社会力量办训对上海持续推进竞技体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对上海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工作提出要求:一是要坚持‘一视同仁’,将社会力量办训全面纳入业余训练管理体系;二是要坚持‘质量为要’,提升社会力量办训的专业化水平;三是要坚持‘市区联动’,共同支持社会力量办训稳步发展;四是要坚持‘练好内功’,推进社会办训基地自身建设。
市体育局副局长宋慧介绍青少年体育社会力量办训基地评审工作概况
市体育局二级巡视员杨培刚宣读命名通知
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王海威为本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精英基地授牌
为拓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引导社会力量开展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的多元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市体育局围绕奥运争光和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战略目标,今年开展了“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上海市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训基地”“上海市青少年智力运动精英培训基地”三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创建工作。
“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从今年2月底启动申报以来,得到了青少年体育机构的积极响应,全市共有182家社会机构申报,涉及27个项目。经初审、复审、实地检查和招投标情况等环节的综合评审,共有15家单位获评2020-2021年度“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精英基地”、20家单位获评“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
向社会力量办训基地督导专家授聘书
同时,市体育局委托市足球协会开展新一轮的“上海市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训基地”评选,最终10家单位被评为“上海市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训基地”, 7家单位被评为“上海市青少年足球培训基地”。此外,市体育局还开展了“上海市青少年智力运动精英培训基地”评审,3家单位被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智力运动精英培训基地”、7家单位为“上海市青少年智力运动培训基地”。